今天9時22分,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,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,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,進入預定軌道,順利將聶海勝、劉伯明、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,飛行乘組狀態良好,發射取得圓滿成功。
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,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。飛船入軌后,將按照預定程序,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。組合體飛行期間,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,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,開展機械臂操作、出艙活動等工作,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、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
以下為神舟十二號航天飛行任務時間線:
2021-04-15 14:16
神舟十二號飛船已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,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。
2021-04-30 12:40
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任務訓練,即將轉入任務強化訓練階段。
2021-05-29 22:40
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計劃6月升空,3名航天員將“入住”天和核心艙。
2021-06-09 20:41
神舟十二號船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。
2021-06-15 14:25
執行空間站在軌建造的4個飛行乘組已選定,3名航天員將上太空駐留3個月。
2021-06-16 09:17
神舟十二3名航天員簡歷公布:聶海勝、劉伯明、湯洪波三人參與載人飛行任務。
2021-06-16 11:00
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見面會及新聞發布會:介紹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。
2021-06-17 06:37
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,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。
2021-06-17 07:40
聶海勝、劉伯明、湯洪波3名航天員進入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艙。
2021-06-17 09:31
神舟十二號發射圓滿成功。
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有以下四個方面:
一是將進一步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。
改進后的長征二 F 運載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;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會對接、徑向交會對接和 180 天在軌停靠能力。改進了返回技術、進一步提高落點精度,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。
二是將全面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。
通過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3個月,考核驗證再生生保、空間站物資補給、航天員健康管理等航天員長期太空飛行的各項保障技術。
三是將在軌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、及艙外操作的能力。航天員將在機械臂的支持下,首次開展較長時間的出艙活動,進行艙外的設備安裝、維修維護等操作作業。
四是將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。
著陸場從內蒙古四子王旗調整到東風著陸場,首次開啟著陸場系統常態化應急待命搜救模式。
上述這些技術的突破與能力的驗證,將為后續空間站建造及應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,積累寶貴經驗。
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每分每秒,都有地面工作人員密切關注。不僅如此,地面還有一個和天上一模一樣的“空間站”,就是為了確保在遇到突發情況時,地面人員能夠根據模擬空間站的實際情況,給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強有力的地面支持。
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研制團隊中,有一支隊伍專門負責為航天員提供生命保障,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太空工作居住環境。
為了營造一個航天員宜居的環境,設計師們需要在地面上想象艙內的生活和工作,反復模擬進行設計,并編寫操作指南,圖文并茂地介紹給航天員。設計師們說,團隊成員很大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與航天員溝通,不斷優化細節。
神舟飛船的不斷升空,更多像是一種符號。是國力增強的象征。以后我們的國家也會變得更加富強!而且,中國航天不用看別人眼色,也不需要去乞求別人施舍。
我們中國人自己創造屬于自己的空間站,送我們自己的航天員上天攬月,俯瞰山河。就憑這一點,還有什么艱難險阻能抵擋我們的步伐?而當我們仰望星空時,就可以自豪地說,看,那上面有我們的航天員和空間站。
感謝所有航天人的付出和努力,發射取得圓滿成功!戰士出征,使命必達!英雄不問出處,為國為民國之大者!